close


64.5Km,第二分道。

這裡是火車第二次折返的位置,沒有站房,只有兩面鐵牌佇立在左右兩旁,上面標記的是「注意!看看分道是否撥正。」

登山方向的鐵道在我們的左手邊,分道的軌道左彎轉入柳杉林裡,我們仍不知道究竟延伸到何處;走到折返點,逆轉朝著登山方向的鐵道前進。

往前二百公尺左右,又是一座橋。

僅有不到十公尺的長度,仍讓我們小心翼翼,從橋面往左邊下游處望去,方才讓我們心驚膽跳的百公尺長橋正筆直橫臥在那裡;原來從第二座橋開始到現在,我們跨越的是同一條溪流。

因為正好從Z字型路段的中間橫切貫穿,也就是說,至少有四座橋同時橫跨在這條溪流上頭。

 

 

 

 

 

 

 

 

這一帶依然是柳杉的勢力範圍,只見有些像章魚鬚爪的柳杉樹根盤踞著巨石岩壁,還有些樹幹中央包覆了一整顆岩石,就在大約64.8公里左右的地方,我們同時發出一生驚嘆。

「神木!!」

那是一棵至少需要十多人合抱,巍然而立的檜木,可惜的是它的腰身以上樹幹已經中空,頂端僅剩的韌皮組織,兀自頑強地伸向天際。

「好像……無敵鐵金剛。」我喃喃自語。

仰頭往去,逆光的神木身影酷似振臂而起的神燈巨人,更像是童年記憶裡不敗的無敵鐵金剛。 

「看這個!!」麵包和欣怜興奮地指著兩棵傾斜生長的柳杉,視線往下飄移,兩棵柳杉的鬚根竟是緊緊勒附在一截檜木樹段身上,從某個角度看去,就像是一艘蓄勢待發的帆船。 











64.9Km,今天的第四座橋。

65.2Km,兩株參天巨木分立在鐵道兩旁,猶如秦叔寶與尉遲恭凝神守護;左方一株檜木以拔地參天的姿態傲然挺立,寬廣巨大的腳下,對應著卑微渺小的我們。

65.5Km前,我們等待今天第一班下山的列車通過49號隧道,通過這裡,代表我們已經走完全程所有的隧道。

走過今天的第五座橋,代表二萬坪已經不遠。

但末班下山火車的鳴笛聲已經響起。

繼續徒步一公里左右,叢樹林裡升起的裊裊炊煙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有戶人家就住在這裡;只是任憑守門小狗怎麼狂吠,木屋的主人始終沒有露面。

今天最後一班下山火車在這裡和我們錯身而過。

 

 

 

 

 

 

 

 

 

 

 

 

 

 

 

而二萬坪,就在四百公尺外的地方。

紅瓦白牆的青年活動中心相當搶眼,和竹崎車站一樣,這裡也有座供火車調度轉向使用的「三角線」;火車只要在這個三角線上行駛一圈,就能夠掉轉方向。

191212月,嘉義到二萬平路段開始營運,鐵道延伸到阿里山車站是二年後的事;當初丈量這一帶土地時,所得的結果正好是「二萬坪」。

二萬坪的土地,原本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紅檜、扁柏、台灣山櫻花、台灣檫樹、長尾柯隨處可見;開通的鐵道像一把利刃,刺入叢林山神的心臟,珍貴的紅檜和扁柏在三個月當中被砍伐殆盡,時間是在1911年的8月到11月。

倒下的軀體,被支解成鐵道的枕木、橋樑以及隧道樑木、車站、工寮和房舍的材料。 

是樹靈嗚噎的哭泣,或是神靈悲泣的眼淚? 


1912
6月起,接連二十天的滂沱豪雨,讓正在施工當中鐵道沿線災情不斷,二萬坪的停車場預定地崩毀陷落,三千多坪的土地瞬間消失。

當時的史料記載:「六十七號隧道出口形成長五十公尺的溪谷地形……,停車場預定地深陷坍塌,形成一片絕壁地形,原本鬱鬱蒼蒼的森林瞬間化為荒漠。」

19411217凌晨三點十九分,中埔大地震。

29年前崩落的平台絕壁再度陷落,看台、鐵軌和工具小屋墜入萬丈深淵。

至此,二萬坪僅剩一萬五坪。

地質地體的特殊,加上阿里山溪支流的向源侵蝕作用;靜宜大學生態系 陳玉峰教授估計:

不出七十年,二萬坪可能崩塌消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nov/30/today-o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橘英雄 的頭像
    橘英雄

    你說,傷風友和友露安有什麼不一樣?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