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權力為台灣簽下這張手術同意書?

最遲四月底,爭議已久的蘇花高速公路即將隨著環保署召開的蘇花高「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拍板定案,一旦通過審查,總工程九百三十

億元的國道五號「蘇澳─花蓮」路段就要開始動工興建。

 

 

台灣,也將面臨被開膛剖肚的殘酷對待。

 

 

時至今日,我們的政策還停留在「工程永續」的錯誤思維當中,迷信工程建設能夠直接帶來最實質的經濟效益,「環境永續」的概念對投機政客而言,完全

沒有任何道德的約制力量。總長85公里的路線,穿越17個生態、地質和文化的環境敏感區位,當中甚至包括太魯閣國家公園。對於可能造成蘇澳冷泉的消失、

九股山斷層的災害、蘇花海岸線的破壞、野生動物的傷害、三棧溪水源的汙染、崇德文化遺址的威脅……….,在我們的政府眼中,幾乎都不成問題,花蓮縣

政府的顢頇官員甚至直言:「實在看不出蘇花高有任何不建的理由。」

東台灣的發展與進步,竟需要賠上台灣的好山好水?

在九十四年八月,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的蘇花高替代方案「東台灣領航計畫」,主要改善範圍包含:

 

 

1、   台北至花蓮以傾斜式列車加快速度。

2、   花蓮至台東段、潮州至台東段,以電氣化工程加快速度。

3、   增購東部區間電車,提高東部鄉鎮間交通載運量。

4、   打造花東永續城市。

5、   花東縱谷優質農業特區計畫。

6、   發展海洋深層水產業。

總工程費566億,蘇花高的建造目的,也僅限於加速台北至花蓮的行車時間為90分鐘,其他相關配套措施則付之闕如,在東台灣領航計劃當中規劃的傾斜式列

車的增購,以及電器化改善工程,便可以使台北到花蓮的時間縮短為110分鐘,換句話說,為了節省那20分鐘,我們必須多花364億人民的血汗錢為以及賠上台

灣東部的青山綠水為政府的錯誤政策買單。

東部與西部之間本身存在的差異,是不是有必要全盤抹煞?透過人為的手段,將西部經驗全部移植到東部?

旅遊的定義,是不是一定「快速」就好?縮短旅遊的路程,僅僅著重在於點與點之間快速的連結,跳過移動過程當中的沉澱…..?旅行,原本就是為了放慢腳

步,沉澱心靈,如今卻必須用幾近狼吞虎嚥的方式去「消化掉」旅行的時間?

為選票而開出的政策支票,為什麼必須由我們默默承受?我們的公民監督力量,為何屢屢讓短視近利的政客視若無物?

這張台灣的手術同意書,誰有權力簽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