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來到北興路橋下。

早期從羅東、竹東、東勢以及水里經由縱貫鐵路運送而來的木材,是經由林鐵旁這一條台鐵側線將木材運送到這一帶,並且在側線上完成議價之後卸貨。

目前這一條沿著林森西路298巷以及國華街351巷修築的側線大部分的路段已經被柏油路面所掩蓋,在北興路橋下還可以看見殘留的一小段支線,但是在某些路

段還是可以看見裸露的鐵軌,其中一段,就在金鐘阿公家門外。




我在這裡遇見了正在散步的碧蓮阿嬤,一見到我,談起的還是金鐘阿公的事。

「人生如果要怎樣,實在真歹說。」

提起金鐘阿公,她低頭嘆息;提起梁木阿嬤,她長長地嘆了口氣。

碰面前,她才剛剛幫一個高齡92歲的阿婆坐上計程車到醫院去看病,她說阿婆的媳婦推託不願意帶阿婆到醫院就診,最後還是請菲傭打電話叫了計程車來接她

到醫院去看病

這一帶,房子都老了,人,也凋零了。

原本已經打算搬走,但鄰居們希望大家一起留下來,也許,可以在這裡待到那一天;這一帶的宿舍區,碧蓮阿嬤說大概還剩下32戶人家,對於政府決定收回土

地進行拆遷的政策,他們還是抱持著一絲期望,雖然不切實際,但來日無多的他們,還能希望什麼?

一旁大門深鎖的房舍,看起來和這裡的住家不太一樣,阿嬤說那是已經改為台汽停車場的第二製材工廠以前的油料倉庫,工廠結束營運之後,一對在林務局

任職的夫妻搬進這裡居住,前幾年老夫妻已經相繼去世,留下這一幢空屋。





金鐘阿公家,同樣也是大門深鎖,梁木阿嬤還沒出院,將來出院,能在這裡見到她的機會也不多了,兒女們都希望她可以一起搬到新家去。

這裡的人們,必須面對離開家園的不安與不捨,哪怕是來自於一只公文或是一份關愛,數十載屬於這裡的的喜怒哀樂,都將嘎然而止,所謂的新生活,對他

們的意義在哪裡?

有人可以妥協、接受然後適應,有人誓不放棄,甚至不為接下來做任何打算。

無視於人間的七情六慾,日與夜伴隨著日升與日落,按照一樣的節奏,一樣的規律,一樣的循環…..,沒有厚此也沒有薄比,毎個人都背負著這一生應該承載

的情緒,直到可以超脫所有的慾念,放開執念。

靈魂,也就被軀殼釋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