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scoutnrp/4/1374070624.jpg_###}


考驗營最終日,B團伙伴對旅行提出了回饋。



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周圍的掌聲已經響起……



掌聲之後很心虛,因為我忘了感謝幫助這個完成這場旅行設計的人。



其中兩位是我的團伙伴,老石和欣怜,是他們陪著我在台南、永康、新市和新化,頂著嬌陽烈日來回穿梭,才有了旅行的完整輪廓。



老石其實早從去年前我第二次接手旅行設計時,就常常跟著我出沒在每條可能的路線上,當我必須鑽入草叢尋覓已經被掩沒的道路時,他是我最佳的接應幫手,也是我依賴的補給支援。

{###_scoutnrp/4/1374070610.jpg_###}

{###_scoutnrp/4/1374070608.jpg_###}

{###_scoutnrp/4/1374070611.jpg_###}

{###_scoutnrp/4/1374070621.jpg_###}



另一位要感謝的,是今年擔任A5顧問的威雄,這次的腳踏車旅行多虧他提供的訊息,讓我們享受了台南市區單車租借的服務,從而省下了一筆可觀的經費,讓考驗營原本捉襟見肘的經費運用,有了可以迴旋的空間。



再則,是願意忍受我這樣胡搞瞎鬧的裕盛,還有眾多AB團的小隊顧問們。



有時候,我說不出這樣做的具體緣由,僅僅是依賴不太可靠的直覺。



三年前我眼中的「高層」,裕盛邀請我擔綱「人與土地」講座的主講人,分享後壁團所拍攝記錄的「從600604」阿里山森林鐵路踏查紀錄影片,又半買半相送邀我參與那一年的旅行設計。



然後就到了今天。



過程當中我提出許多的想法,有些是現行階段做不到的,有些跳脫現有模式太遠,有些窒礙難行,有些純屬天馬行空……,他幾乎全都是「沒有意見」,然後幫我協調執行面背後的各項資源或是人力。



對我算是到了完全放任的狀態。



這和我過去所面對的「高層」有很大的不同。



為什麼裕盛對我而言是「高層」,要知道生活在鄉下地方的我們,是很容易大驚小怪的。



在一個傳統包袱那麼多的營隊裡,要做到改變這件事並不容易,要去擺平背後的折衝,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所以我只好努力把事情做好,努力把瞎掰出來的鬼話變成擺在眼前的事實。



這叫「自掘墳墓」。



「高層」常灌我迷湯,說我們的旅行對南區考驗營而言是多麼具有代表性,多麼有特色……,就只差沒賣我一本兩角五毛的如來神掌秘笈,其實我知道他是想把我推入和香蕉一樣的「死心蹋地火熱地獄」裡,所以我必須時時保持警醒,不能讓這個邪惡的「高層」用這樣的伎倆迷惑了我。



我明白我所設計的旅行,也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



所以我感謝那些願意在我發現盲點之前,忍受我的任性的顧問們。

{###_scoutnrp/4/1374070619.jpg_###}



9903
的旅行設計,是到羅考營前二週才定案,在這之前,我還一直沉溺在電影「風聲」的詭譎氣氛裡,滿腦子想把今年的旅行變成諜報密碼大作戰,後來發現這需要龐大無敵的時間成本和人力配合,才轉而尋求其他的呈現方式。



我想到那個苦中作樂的遊戲。



2009
年,後壁團陸續完成了累積20年的團活動照片數位化工作,計劃完成的後期,我們把成箱成箱的照片暫存在老石家裏,沒想到老石的媽以為是要回收的資源,於是毫不手軟地把這一箱箱「歷史文物」給豪邁地丟到回收場裡。



被這晴天霹靂一擊的老石臉色瞬間綠成一片。



用五百里加急的速度衝到回收場搶救四處散落的照片。



能看見的都救回來了,看不見的想救也沒得救,於是垮著一張臉的我們,面對滿桌零散殘缺的局面,抓出滿地頭皮屑想辦法該怎麼把這本來一本本,現在散落成一張張的照片安放回原來的相本裡,接著就是進入大家來找碴的混亂局面當中。



照片中的每一個細節,哪怕只是一朵花,或是一顆石頭,都透漏著幫它找到回家的路的重要線索。



雖說看見本來保存的好好的照片淪落到這般下場,心裡還是慶幸著:「有數位化,真好。」



事件過後,這個烏龍事件被我們包裝成華麗無比的「觀察訓練遊戲」,開心玩著的學弟妹,渾然不知道這遊戲背後心酸。



這就是9903的授銜這場旅行設計的本事。



今年授銜旅行的指示信,變成了一張張的照片,不過我還是沒有放棄把密碼放進旅行的念頭。



於是在安平的路線摻進了安平城鎮繁華落盡的滄桑,在台南市區的遊歷當中放入了一段忠孝節義的悲涼,在新化的市街巷弄裡添加了世間難覓的世代情誼,在尋覓四鯤鯓的路途上放進了台江內海的滄海桑田,在不起眼的新市村落巷弄裡,備上了一壺清冽的好茶,和幫助一個人找尋記憶中味道的心願。


我並不反對伙伴們在旅行過程當中率性而為,因為旅行中需要率性而為的勇氣去探索,事實上大部分的伙伴也都很能認同「高興就好」「快樂就好」這樣的旅行觀點,但所謂的高興和快樂,其實有著程度上的差別,也有層次上的差異。



就像你在百貨公司裡看見的高檔商品,也可能出現在10元商店裡,但你總能看的出來,外表雖然看起來相似,品質和實用性卻大不相同。


這裡所說的程度和層次,也是這個意思,考驗營的旅行,是要羅浮嘗試去深化這些所謂的高興和快樂,過程當中可以很隨性,但要能區分隨性與隨便的差別。

{###_scoutnrp/4/1374070618.jpg_###}



紀律的要求,仍舊是不能改變的原則。



我可以大膽地說,動輒五天到六天的考驗營,只要能暫時離開到外面的世界撒野,旅行對每個來說都已經有了先天上讓你感到興奮歡喜的條件,所以一場旅行下來,要不快樂也不容易。



所以我們強調的,是旅行的「質」。



而截至目前我所設計的旅行重點,都在於呼應「人與土地」這個課題。



我很清楚感覺到,是那二年鐵道踏察的經歷,改變了我對旅行的觀點,也讓我更清楚知道,過往我所實施在團群裡的旅行,欠缺的是什麼。


 


靈魂。


 


在過去埋頭苦行的旅行裡,我們彷若自動切斷了對外聯繫的絕緣體,因為要做的事,要走的路,指示信上面已經明明白白,和身旁擦肩而過的人有什麼交流,若是有也多僅止於問路而已,因為有太多任務要完成要進行,總是沒能停留下來好好聊個天,停下腳步欣賞一朵天邊的浮雲。



旅行成了行軍。



於是我嘗試在旅行當中加入了「人」的元素,然後讓我們的伙伴嘗試去接近、去知道;加入「土地」的元素,再讓這個元素去說故事。



給予片段而不完整的訊息,不足的部份就透過旅行的過程所見的人、事、物來補充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