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pfscout1988/40/1096992179.jpg_###}


在新豐胡團長的部落格裡,看到了很熟悉的文字和心情,事情到了今天,當時的攻心的怒火大概也已經退去不少,不過那種恨鐵不成鋼的餘慍,想起來的時候還是會讓心情感到鬱悶。



我相信有為數不少的高中職童軍團其實是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這裡所說的自生自滅,指的是也許有團長這個職稱,卻可能根本就從來沒有團長這個真實人物的存在,就算是有,掛名的成分也很大,尤有甚者,團長是由剛畢業兩三年的團員來充任,類似這樣的團群,主要還是由在學的團員主導整個團部的運作和團員的訓練,這也造就了各校童軍團百花齊放素質參差不一的現象,轉向康輔化的經營角度自然就不是那麼意外了。



我和胡團長都選擇留在當年的高中團繼續童軍生涯,從行義到羅浮,再從羅浮到服務員,經過十幾二十年的轉化過程,到今天在各自所屬的團群裡擔任相同的角色,所在的地方不同,做事的方式不同,但是身為一個團長的心情,有很多是相同的。



這麼多年來累積的喜怒哀樂,對我們而言簡直就是一杯苦辣酸甜滋味摻雜在一起的烈酒,我想如果有一群團長相約到KTV唱歌,大概會在唱到「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的時候唱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甚至抱頭痛哭都有可能。



被稱為童軍藝術家的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 well1894-1978)一生共為美國童軍畫了五百多幅的作品,其中一幅創作於1956年的「童軍團長」(The Scoutmaster)傳神地勾勒出一個童軍團長的精神-那是在一個滿天星斗的星空下,帳篷裡的童軍們都已經睡著,靜謐的黑夜裡,一個童軍團長守在火堆旁,若有所思的神情……



那種情境與心情,對我們而言不只是一幅畫,而是童軍生涯中一幕幕真實的場景。



雖說我們都是成年人,但喜怒哀樂還沒有到達能夠隨心駕馭的爐火純青,相較於人生經驗豐富的老團長,我們顯得既心浮又氣躁,對於團群當中無法如心所想或是難過失望的事,往往會很大程度衝擊著自己的情緒,甚至是自己的生活,稍有年紀了,對身體健康也有著絕對的影響,然而只要你在這個位置或是這個環境裡,這些讓你惱怒或是憂心不已的事情從來都不會有結束的時候,至少每年面對一群新進團員的到來,就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


可以說,大部分的心力是消耗在團內人與人之間的共處以及態度觀點的調校上面。



絕大多數的團員在離開校園的同時也連帶脫離了所屬團群,因為童軍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能算是個過程,而不能成為一種志業,入團之後到畢業之間,就像是軍隊裡時間到就得當兵等退伍的義務役士兵,而留下來的,反倒就像是簽下賣身契的志願役,只是這個志願役沒有薪水可領也沒有升官的機會,選擇留下,往往只是單純認為可以多做一些算一些,而這一些,有時候是一年、二年、十年或是二十年。



當上團長或副團長算不算升官?很抱歉,無論你是個小隊長或是個團長乃至於主任委員,沒有所謂官大官小,高階低階,有這樣的區分,只是因為各自所負責的角色和職務不同,勞心勞力的程度不一樣罷了。



這個月團集會結束,晚上順道開車載老梁回隆田,在車上我們聊了很多,他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能夠在這裡待上二十年?」一時之間我答不上來,因為這算是個沒有解答的問題,也不是個簡單會複雜可以歸類的問題,我記得當時回應的是:「我覺得和這個團群之間好像有種互利共生的關係,在領導團群的過程當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培養了我的某些能力,而我也運用這樣的能力去面對多變的生活挑戰,然後再回饋到這個團群裡。」


很沒創意的回答。



我想很多人對於自己選擇要做的事其實都沒有所謂的為什麼,硬要掰出為什麼反而顯的不正常。


這個團陪我走過人生當中最能毫無忌憚的青春年少,走過當年大人們千交代萬交代要好好珍惜的黃金年華,我不知道,在眼前這些人裡面,有多少人正和我一樣開始累積起他們的二十年。



如果這個團還有一個或是好多個二十年的話。



這兩個星期,我在你們的部落格裡看見你們幾乎一致的心情「累」。



我的感受很複雜,因為我知道童軍是你們覺得累的一部份,甚至是很大的一部份。



我有點覺得愧疚,也覺得不忍,卻也覺得有點生氣。



這些累,有些是生理上睡一覺就能復元的累,有些是得要讓癥結和問題打開才能緩解的心理上的累,我也發現我們不斷提醒你們要記得分工也要合作,卻沒花太多時間告訴你們如何面對在學會分工和合作的過程當中所可能面臨到的衝突和掙扎,於是你們愈來愈迷惘,愈來愈容易感覺到挫折感正愈堆愈高。



到了今天你們可能只體驗到一件事,要實踐承諾,真的沒有當初點頭時的容易。



對於我們不斷強調的團隊合作、小隊精神、伙伴之間的互信和互助………,可能都在你們面對真實情境所看見的反應時產生了強烈的懷疑,懷疑這些不斷被強調的團隊價值根本不存在於這個群裡,懷疑這些不過是我們這些成年人編出來的謊言。



如果你想看見從玉山主峰望去的真實壯闊景色,沒有經過那段驚險的碎石坡路和手腳並用的攀爬以及上氣不接下氣的挺進過程,憑什麼能站在那裡看見在那裡才能看見的?憑什麼能感受到在那過程之後才能體會的感動和震撼?



沒人喜歡聽長篇大論的闡述去談原因和道理,當你在「遊戲」裡分享那些點滴心得的時候,有沒有把在活動情境裡發現團隊面對問題時的反應和心態連結到真實的生活裡,有人說在活動裡要處理彼此不同的意見或是屢次無法成功的挫折感當然容易許多,因為那不過只是個「遊戲」罷了,不必當真……,認為只是個遊戲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單純用「不計較」的方式去面對許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不計較的面前也變的不是問題,甚至根本沒人發現曾經出現過,因為不必去面對那麼多因為計較而自己製造出的問題,於是快樂的成分增加了,團隊的完成任務的動力和效率也增加,成就感也隨著任務的完成出現了……,這些過程就這樣隨著良性的互動而自然地出現、發生,相對的,認為只是個遊戲也有它的壞處,那就是玩過之後就被忘記也沒被認真思考的體會和發現,這一些被自己或是其他伙伴所提出的觀感和心得,沒辦法轉變成為面對真實狀況時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於是遊戲玩的再多,也無濟於真實的成長。



那些被強調的價值觀點,本來就不是做做幾次PA,說說幾個故事,聊聊幾次真心話就能成真的廉價品,正是因為稀有,才顯的珍貴,正是因為難得,才會讓你幾乎以為那只是個其實不存在的傳說。



教案、考驗、活動、訓練、小隊……,這些事情讓你們焦頭爛額,而這些都是你們在宣誓之前不必去面對和承受的,為什麼穿上了制服,也揹上了這些壓力?



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在面對這些壓力的同時,是不是還在用以前的心態和以前的方法?」如果是,累是必然的,因為根本的心態和方法沒變,這些壓力對你而言是「多出來的」,如果你早有覺悟,嘗試改變慣用的心態和做法,那麼這些壓力只是「本來就會有的」。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和阿水聊即時通,說他前幾天遇到一個高中同學,這個同學在高一的時候就轉了學,原因是因為覺得壓力太大(按:此人不是團伙伴,別以為壓力只會在企鵝村出現。),轉學之後發現不但情況沒有更好,反而更糟………



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第一個念頭想的大概都和他一樣,認定是環境,是別人的問題,只要離開這個環境這些人,這些不愉快的壓力就會隨之消失,卻忽略掉一件事,那就是對自己對於壓力這件事情的耐受度以及面對壓力時的心態其實是跟著自己跑的,心態沒變,到哪個環境其實差異都不會太大。


我知道你們之間有些本來應該密切合作充分溝通的工作伙伴彼此之間有了不愉快的衝突和杆格,然而問題的癥結點不是在於爭論誰對誰錯,而是在於探討我們的溝通是在哪裡開始變的不暢通的?如果要直接以誰對誰錯這種角度去切入問題,情況只會愈變愈糟,兩個人之間的衝突,很快就會成為蔓延開來的野火,好不容易重新站起來的我們將會被這一把火吞噬。



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我們就曾經差點毀在這樣本來看起來沒什麼的小火苗裡,如果我們沒有比以前的人聰明,憑什麼歷史不會重演?



問題不會自己消失,會不會消失取決於面對它的態度。



聖嚴法師的那段話,在這裡也一體適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對那些覺得累的伙伴,也是一樣。



如果你們已經遺忘那一晚宣誓前彼此手掌心的溫度,那就是你們放棄承諾的開始,團隊的精神可能就此開始解離。



我很欣賞當年老梁和維尼把一個可能最壞的結果和事件,變成一個從此引以為戒甚至不吝於和每個人分享的真實故事,在當下他們選擇了面對,也選擇了各退一步,也為這個團群選擇了繼續存續下去的機會,也讓我,少操了一份心,抱著欣慰的心情,放心投入那一年的團慶工作裡。



一個選擇,可以改變很多事。



這個事件,讓他們更知道珍惜眼前的,不論是對彼此的情誼,或是對這個因為有他才有你存在的團。



如果你們彼此仍然堅持不願退讓,認為該退的應該是別人,彌勒佛有段偈語,不妨思考一下當中的意境: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上星期社課結束後,送給你們每人一本書,也希望你們去看看他的那段影片。



這是一場很划算的投資,你只需投資你的時間和靜下來的心,就能獲得一個人用生命最後有限的時間所總結出來對生命的體悟。



蘭迪說的其實很簡單,生命當中所遇到的每一面牆,都是為了測試你有多想達到那個理想,多想獲得那樣東西,如果你其實不是那麼想要,那麼你就會在這面牆的前面停下腳步,然後離開。



這些被你們覺得多出來的壓力和本來不必有的累,你能不能沉的住氣去等待他所要給你的試煉究竟是什麼?



 


這些多出來的事情,可能正決定將來的你是站在什麼高度和別人開始生命中的競賽。


 


現在看見胡團長的文章,我大概還能很冷靜安慰他放寬心……,只是不知道哪一天,又輪到我被情緒怪獸操控,說起來,每個人都是苦主。



可是經過去年下定決心辭去團長職務的事件之後,我給了自己一個底線,超過這個底線之後,我就會選擇放下,把這份心力轉移到其他同樣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畢竟同樣的事情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真的是一場又一場的災難。



下週社課的工作,我擔下了,但你們應該明白我不是為了讓你們無所事事而擔下這些事,去面對你們該去面對的問題、完成的工作和應盡的責任。


所有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什麼才是你們繼續往前邁進之前應該先處理的問題?什麼才是眼下最緊要的工作?在這些事情這些工作裡,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想要幫助別人成長,得先讓自己能夠跨過眼前這一道道擋在面前的磚牆。



然後想想,是不是有些磚牆,其實是自己砌出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