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從嘉義出發,東昇的旭日逐漸發散出溫熱的光芒,到田寮之前的路段卻是一片薄霧瀰漫。


從田寮轉進省28,沒想到是條左拐又彎忽上忽下的山路,途中經過月世界,心裡正疑惑的時候,眼前出現的一個彎角喚起了小時後的記憶。


我記得這個彎,外公外婆都還在的那些年,阿蓮的阿姨每次都是帶著我們一大家族的人馬開車到這裡,停妥車子後就從這個彎角的入口走進月世界裡,大人賞景聊天,小孩樂的到處東跑西爬,有一年我手腳並用爬上一座大概有兩層樓那麼高的陡峭泥山,然後灰頭土臉從山上走下來的時候,大人們的臉全都嚇歪了。


幾年後我也嚇了了一大跳,因為那年我才知道那麼高掉下來是會出人命的。


想著想著,很快就進了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的校門。


活動的人數和我預期料想的人數有很大的落差,這樣的落差到後來主辦老師告知實際「可能」到場的人數時又有了幾乎折半的差距。


人數過少的團隊,在PA的帶領過程當中確實容易有效益打折的風險,若是加上諸如彼此背景、年齡甚至是其他程度不等的差異,困難度會增加許多,不過正也因為是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之下,才能一窺PA引導者的應變與能力。


見習者的角色,很意外地幾乎不需要協助任何課程活動的準備和進行,我想老師是希望我們能夠站在一個單純「看」的角度去觀察整個團體,包含團體和引導者之間的互動以及氛圍的形成,不至於被其他不同程度的參與混淆了見習的觀察角度。


在我帶領社團團群PA活動的經驗裡,有不少是經由自己閱讀相關書籍、文獻或者是影片揣摩而得到的方法,然而這些方法充其量不過只是知道「過程」是怎麼樣,以及「規則」是如何,但是對於這個過程和規則的前因後果卻缺乏能夠相對應的指導,在過去吸收PA相關知識的時候,多是著重在於活動本身,對理論部份反倒多是草草帶過,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理論內容的描述若是沒有經過實際觀察的過程,實在很難理解當中的意思,妄自揣測的結果,往往偏離了原本的精神和意義。


引導師的訓練,可以讓我回過頭去反思自己實務帶領經驗的不足和偏離的程度,這有點像是當初帶領學校童軍團時因為缺乏資源而獨自摸索的過程,是到了木章訓練的階段才有了提醐灌頂般的領悟。


PA簡報當中提到關於活動課程的設計,在培訓時也曾提到過,反倒是在這回有了比較多的感覺,在既有的觀點裡,我們以為PA是一個一個不同的活動,卻不知道這些活動和其他活動有著程度不等的「血緣關係」,也就是說同一個類型和主題的活動,它可能還包含在這活動之前和這個活動之後可以實施,從而能夠達到循序漸進甚至是加乘的效果。


帶領不同群體時,我們通常不會去注意到所謂的文化語言,學生群體、社會團體之間,乃至於各種科系、行業、身分之間都存在這獨特性很高的文化語言,這對一個引導師而言是個極為重要的一把鑰匙。


一把決定能不能打開引導師和群體間第一道門的鑰匙。


在進行自我檢視的階段,原本稍嫌沉悶的氣氛,是從早起是為了上Facebook的開心水族箱收寶石而打開,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個話題開啟了一個很大程度拉近距離的開始。


開始的活動,著重在彼此不熟悉的伙伴間對彼此認識程度的建立,然後進入到伙伴間的溝通主題,關於雪花片片這個活動,我曾在網路上看過其他引導者的帶領影片,只不過當我第二次再看的時候,卻隱然感覺到當時那個團群當中其實有股令人感覺不愉快的氣氛,那種氣氛來自於引導者將「沒說清楚」這件事引導成「故意沒說清楚」之後,所產生的一連串伙伴的感受反應,於是原本應該是在可控制範圍內的引導,蒙上了一層「狡辯」的陰影。

這是我第二次看老師帶領這個活動,我的感受是:說明過程的簡化以及關鍵時候的用語,可以省卻許多不必要的揣測,讓每句話都是必須說的,讓每句必需說的話都有它必需的功能和作用。


午餐時,主辦的老師以學生分組做報告為例,舉出實際生活當中發生的「同酬不同工」現象,其實在我們的學生時期也都曾經遭遇過相同的狀況;一個報告小組當中,那個可能被認定就是「能者」的人幾乎毫無意外地都會落入「多勞」的命運,或者小組當中比較願意多做些事的人也可能會遭遇到相同的對待……,付出的程度不同,到學期末分數一打,卻是人人平等,這對經常必須面對這種壓力和折磨的同學來說,變成一種痛苦和掙扎。

相同的經驗,我最深刻的感受卻是來自於社團。


當我和團隊成員分享這段過程時,我發現許多自己現在擁有的能力,是來自於承擔下沒人願意承擔的工作和責任。


然而那需要時間的等待。


當時的我當然料想不到今天的感觸,只是一次又一次重複著掙扎、不滿、承擔、感受、釋懷的循環過程,然後就來到了今天。


Key Punch
則是我只看過教案卻沒見過的活動,上午討論的「溝通」,到這裡進入到驗證的階段,同時也讓團隊開始出現因討論過程而出現的溝通障礙,以及為任務所需而進行的必要分工,老師的解說方式堪稱一絕,這樣的方式我不知道是否就是PA本身的設計,或是老師個人經驗所得,總之這絕對會是參與伙伴在忘記過程之後唯一最可能留下的深刻印象。


而這個深刻的印象,最有可能使他們想起更多關於這個活動的過程。


個人思考模式會有框架,由個人所組成的團隊自然也會有思考上的框架和盲點,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開化了人類的認知,卻也相對程度上限制了人類的想像力。


在團群裡,和哪些人在一起左右著是否能打破這層框架的運氣,同儕的選擇,不能說不重要,就像郭子的股市名言:「好的老師讓你住樓房,不好老師讓你住套房。」你的同儕會影響你向上還是向下。


我觀察到在活動剛開始的階段,團群的討論隊形是鬆散的,這當中還有剛加入不久的成員,和討論的團群始終有著距離,而團群當中也沒人注意到他的存在,隨著活動的進行,從開始的一人操作其他人輔助的方式演變到多人輪流操作,這位伙伴也因為參與操作的過程得到團群的注意,因為參與程度加深以及被注意的這位伙伴,在討論時也逐漸不再遊走於團群之外。


最後一個回合,團隊領導伙伴一句不經意的話,終於讓團群的隊形呈現。


「大家靠近一點,比較好討論。」


於是,團群圍成了一個完美的圓形。



第二天活動有部分伙伴無法參與,卻也同時加入了新成員,維持著和前一天差不多的人數,新成員和既有伙伴間有些已經認識,這使得繼續今天活動的困難少了許多。


如果說鐵釘這個活動是屬於「看起來難做起來容易」的活動,那麼齊眉棍就算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的類型,兩個活動實施過後,能夠討論的面向應該會比執行單一活動多許多。


第一次看見這個活動的實施是在某次童軍活動籌備會上,主持人帶領了這個活動,然而事後並沒有進行任何反思相關的活動,反倒是我對於這個活動產生了興趣,搜尋這個活動的同時才明白這是PA遊戲之一,才開始轉而對PA活動產生興趣。


今天操作的伙伴當中有兩位事前已在其他營隊活動當中進行過,老師刻意請兩人扮演觀察者的角色,不參與團隊當中的活動進行。


可能與不可能,可以或不可以,可行或不可行,可試或不可試……,其實都是答案,或者也可以說都是一種選擇,團隊在經過一連串的嚐試過程,自然會開始思考所有可能的可能性有多大,也許是民族性使然,也隱約能夠看見團隊裡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偏執。


大學階段的成員多能去體驗那個過程,然而高中階段的成員卻多將重點放在結果,這在引導的時候應該是需要注意的差別。


雖說這個活動其實有了一個被大多數人所知的「標準答案」,然而當我們適應了這個標準答案之後,是否會失去找尋另一個標準答案的動力?反倒是那些從未嘗試過的伙伴,能夠在沒有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架之下去想像出各種可能與不可能的解答,我以為,在如今這個可能之外再去找尋新的可能,未嘗不是深化這個活動的一種方式。


在團隊成員看見「可能」的答案時,那種衝擊性是很大的。


老師在這裡說了一個科技公司經理買了一組鐵釘教具,做為激勵員工的教材,我覺得這真的是一種很好也即時活用的發想。


每個人對於所謂的「困難」,標準和定義各不相同,不過對於超出定義之外的困難,其實往往是先不假思索地拒絕,然後是逃避,團隊所面對的問題有時也正是如此,安於現狀的組織模式往往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吞噬創新力的病菌體。


那些不在一開始就不把可能和不可能放在眼裡的人,才有那1/2可能和不可能的可能性。


一開始就放棄的,何來的可能與不可能?


老師說的「愈簡單的活動愈難引導」我能理解,以我的職業角度來看,那就像是單格漫畫的表現遠比四格或是連環漫畫來的不容易表達。


星際之門的實施,更是讓我看見兩個具有「血緣關係」活動的串聯呈現,是進行到第二階段的星際之門,老師將呼拉圈放到另外兩位伙伴之間時,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到我所擔心的事情上,我擔心當呼拉圈來到那位伙伴身上時,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尷尬……,然而看著他一路順利完成,雖然輪到時他會略顯尷尬地直說:「過不了,過不了。」


事實證明是我自己的框架心態在作祟。


以為自己夠貼心,卻不知道這種愚昧的一廂情願反倒會扼殺了一個成功的美好經驗。


幾乎每個活動過後,老師都會問我是否看過相同的活動,兩天課程裡,許多活動我都有看過、操作過或者是閱讀過教案的印象,唯獨最後一個撲克牌活動只在網路當中看過照片卻未曾一窺全貌,這個活動的精隨之處在於活動進行到後面所進行的改變,這讓我對PA活動的層次安排有了另一種概念。


「文化的形成是習慣的累積」,這句話幾乎就道盡了這個活動所彰顯出來的團隊狀態。


兩天見習當中,有時候不免會沉溺在活動的團隊氛圍裡,這時就必須提醒自己抽離好讓自己能夠以看見整個群體的角度去看見整個團體的改變,以及引導者所做的事情。


最後的齊眉棍活動並沒有達成任務,但這卻是一個很好的安排,雖說成功的經驗美好,但是留下幾個未完成的遺憾反倒能夠讓人低迴再三,同樣用我的職業角度來看待未完成任務這件事,其實那就像是一幅設計作品當中那片讓人心曠神怡的留白。

 

PA活動的精華,應該是在結果之前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