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pf600604/54/1278692404.jpg_###}
孫臏廟
一早和宇成會合,搭車回到鶯歌。
這回到鶯歌自然不能不去看看龜龜千盼萬盼的鶯歌石。
路上看到孫臏廟紅字黃底的斗大招牌,便又忍不住好奇心走進去想要看看這是座甚麼樣的廟。
說起孫臏,大家都還不知道…,但是說起《孫子兵法》,大家就有個印象了。
不過《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而孫臏據傳是孫武的後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孫臏本名並不叫孫臏,「臏」這個字指的是古代一種刑罰的方式─「臏刑」(傳說上古有五刑,臏、宮、劓、墨、死),就是挖掉膝蓋骨的意思。
所以現今我們所說的孫臏名字,無論是「臏」字原意,或是司馬遷《史記》記載的「孫子斷足」,史學家爭議孫臏受的究竟是去膝蓋骨的「臏刑」或是斷了雙足「跀刑」,指的其實是這位本名已經不可考的 孫 先生,是個曾遭受過酷刑的人。
{###_pf600604/54/1278692229.jpg_###}
{###_pf600604/54/1278692235.jpg_###}
{###_pf600604/54/1278692230.jpg_###}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孫臏這個名字是他的老師鬼谷子改的,當時和孫臏同在鬼谷子門下拜師的龐涓還大驚失色說道:「此非祥也,先生何作此舉?」, 龐涓對 老師把孫臏的名字改的這麼帶賽的用意感大惑不解,沒料到孫臏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師命難違。」
有人懷疑孫《孫子兵法》的作者究竟是孫武或是由孫武的後代子孫孫臏所整理,但這都無損於孫臏和孫武同樣都是中國偉大軍事家的歷史定位。
1972年的時候,中國在山東省臨沂縣一處西漢墓穴當中發現了一大批竹簡,其中就包含東漢末年就失傳的《孫臏兵法》,這個重要發現證明孫臏並非《孫子兵法》的作者,也證明《孫子兵法》的出現年代早於孫臏所處的戰國時期。
{###_pf600604/54/1278692234.jpg_###}
{###_pf600604/54/1278692237.jpg_###}
說到孫臏,民間耳熟能詳的自然就是那精采又饒富傳奇色彩的「孫臏鬥龐涓」。
故事主角生存的背景是在距離今天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那是周朝末年群雄割據,兵荒馬亂的混亂時代,周朝領土分立秦、齊、楚、燕、韓、趙、魏(感謝國中歷 史 老師)七個國家,又稱「戰國七雄」,這七個國家都想併吞彼此,也都認為武力是唯一有效的選擇。
孫臏和龐涓兩人師出同門,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孫臏年紀稍長於龐涓,學生時代的兩人情同手足,卻也在各自進入職場之後落入手足相殘的悲劇。
魏國徵才,魏惠王廣徵天下賢能之士,龐涓得到這個消息, 向 老師提出下山的要求,想為自己的前途打拼,鬼谷子雖知龐涓學藝未成,卻也沒有阻止。
龐涓下山前還對孫臏說:「此番一去,若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來孫兄,共同建功立業。」
龐涓受到魏惠王的重用,領著魏國軍隊屢戰屢勝,連七雄當中戰力強大的齊國也吃了悶虧。
不同於當時已經在外面闖盪的龐涓,孫臏知道自己學藝未精,選擇繼續在老師身邊進修,鬼谷子也在這段時間當中傳授了祕而不傳的「天書」(雖然也有諸如《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等書說鬼谷子傳授的是”孫子兵法十三篇”,這倒不免讓人感到疑惑:既然孫臏是孫武的子孫,為何祖父的著作還是由自己老師”祕傳”而得?家傳秘笈沒傳到子孫手上反倒傳到老師手裡?)。
總之,留在老師身邊的孫臏學業的完成度高過於提早畢業的龐涓。
某一天,魏國的一個大臣上山來請孫臏下山為魏王服務,獲得鬼谷子同意的孫臏於是到了魏國,這時的孫臏還以為是龐涓向董事長(魏惠王)舉薦自己,卻不知道另以其人,而龐涓也沒有這般豁達心胸。
同門兄弟到了魏國,龐涓表面功夫還是得做的。
只是隨著孫臏的才華鋒芒漸露,龐涓的妒火也愈燒愈烈…,尤其是在他得知老師祕傳孫臏天書之後,更是加深他對孫臏的妒忌。
孫臏,必須除之而後快。
龐涓先是設計讓魏王誤信孫臏私通齊國,有背叛魏國的打算,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向孫臏哭訴:「大王盛怒,判兇死罪。我方力爭苦求,才免兄於一死。但仍難免受刖足及黥面之刑」。
孫臏渾然不察眼前這位同窗兄弟的心計,長嘆一口氣之後,接受了刖足之刑(當時已將臏刑改稱刖刑),昏迷之際,臉頰被龐涓在黥上「私通敵國」四個字。
被蒙在鼓裡的孫臏從此成了殘疾之人,對龐涓此時的體貼照料更是感激涕零,在龐涓的要求之下答應把師傅傳授的天書寫出,算是報答兄弟的一番「恩情」。
孫臏日以繼夜,一心只想趕快把書交到龐涓手裡,眼看書稿就要完成,平日服侍孫臏的書僮終於抵不住良心的不安告訴孫臏他從守衛那裡聽來的消息:寫完天書之後,龐涓就要餓死孫臏。
自此,孫臏才恍然大悟。
為了保命,孫臏裝瘋賣傻終於逃過多疑龐涓的注意,在疏忽之下被當初向魏王推薦他的人救走,這個人就是墨子-墨翟。
他將孫臏帶到了齊國,見到了齊威王,在這裡,孫臏開始真正展現他的才學。
歷史上有名的「田忌賽馬」故事,孫臏提出的「上駟對下駟」策略,到了今天成為重要的博弈理論之一,也是商業界所津津樂道的著名案例。
故事大意是這樣:
閒暇時, 齊王和 君臣們會以賽馬賭錢為樂,當時的將軍田忌逢賭必輸,直到孫臏為他出了主意。
他對田忌說:「和齊王比賽的三匹馬當中,依能力來區分有上中下的分別,如果您以下等馬(駟)對上齊王的上等馬,雖然會有一敗,但是接下來您以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再以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三場賽局當中,您就可以取得二勝。」
結果果然如孫臏所言,田忌取得二勝,贏得千金賭金。
這件小插曲,讓田忌及齊威王對孫臏更加嘆服。
龐涓後來帶兵攻打趙國,被圍困的趙國派人到齊國求救。
齊王本來想要拜孫臏為將,希望他領兵救趙,但孫臏以自己是殘疾之人為由婉拒齊王的要求,提議以田忌為將,自己擔任參謀協助田忌。
齊王採納了他的提議。
孫臏給田忌的策略,反倒不是直奔趙國解圍,他認為與其遠道救援趙國被圍,而讓魏國以逸待勞,我軍將士疲累不說,到時趙國可能已經被攻破,與其如此,不如直攻魏國,這時他們必定放棄趙國轉而回防魏國,這下以逸待勞的立場可就馬上對換過來了。
沒錯,這就是成語「圍魏救趙」的典故由來。
一切按照孫臏算定的劇本進行,直到魏國大敗,龐涓才終於知道孫臏就在齊國。
龐涓再度使偏門設計孫臏,成功離間齊威王對孫臏的信任,甚至連田忌也一併受到陷害。
不久,龐涓帶兵攻打韓國,和趙國一樣,韓國奔向齊國求援。
這時齊威王已經去世,繼位的齊宣王倒是知曉孫臏和田忌無辜,還了兩人清白。
齊威王對出兵救韓猶豫不定,孫臏的回答卻是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的:「救而不救,不救而救。」
孫臏的意思是:先放出答應救韓的消息讓韓國放心,如此一來他們有恃無恐必定全力抵抗,這樣就能夠讓兩國殺的精疲力竭,到這時候再出兵攻打魏國,不但輕易解決師老兵疲的魏國,也救了韓國,豈不是兩全其美?
大致上的戰略和圍魏救趙沒有太大差別,田忌也是這樣想。
只是當龐涓知道齊國攻打魏國首都大梁,氣急敗壞帶著魏軍返回魏國,打算和齊軍決一死戰,這時孫臏反倒對田忌做了另一番分析。
他認為這次和圍魏救趙的以逸待勞不同,龐涓這次相當氣憤,魏軍來勢洶洶…,如果正面交鋒,魏軍必有一番極大的死傷。
魏軍急急奔回魏國,卻發現大梁城外魏軍早已散去,怒火攻心的龐涓這時只想和如鬼影般糾纏的孫臏一決生死,於是當下決定要追擊「遁逃」的齊軍。
他先派出先鋒偵查齊軍撤退的路線,從齊軍留下的灶跡推算齊軍兵力有十萬之多,這讓龐涓不敢掉以輕心,到了第二天,偵查回報灶跡剩下五萬人,龐涓還不放心,第三天回報只剩下三萬。
龐涓大喜,認為這是齊軍害怕與魏軍正面交鋒而潰逃的證據,於是下令活捉孫臏,並且親自帶領二萬騎兵日夜追趕,此時孫臏早已在馬陵道設下埋伏。
馬陵道是個一線天的峽谷地形,易進難出,孫臏安排了五千個弓箭手,下令:「看到火把點亮處,萬箭齊發。」
一馬當先的龐涓趕到馬陵道天色已晚,看到大樹橫倒擋路,樹身隱約有字,龐涓命人點亮火把想要親自看清楚樹身上刻了什麼字,等他一看見上面竟然刻著「龐涓死於此樹下」的時候,連喊聲「中計」的機會都沒有,落下的箭雨已經插滿全身,最後剩下一口氣,拔劍自刎而亡。
鶯歌的宏德宮孫臏廟建於1969年,算是台灣最早開始供奉孫臏廟宇。
孫臏廟這麼少見,想必這座廟應該不會太大才對,到沒想到卻寬廣的讓人感到意外。
而且和我們在竹南看見的五穀先帝一樣,頂樓也有座高22尺的孫臏塑像。
一開始進走進廟裡,還疑惑著這座廟為何會把主神孫臏安排在天井的位置,而非一般規制當中的拜殿,靠著廟裡義務幫忙的義工阿姨說明,才知道原來我們所以為是孫臏主神的神像,其實是「九天聖帝」當中的「九天大聖帝─袁達」,九天聖帝據傳是孫臏的門徒,除了為首的袁達之外,其他八位分別是「孫燕」、「李牧」、「田英」、「李叢」、「馬昇」、「吳勝」、「獨孤藤」,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田忌」也名列其中。
這九位神明又被稱做九千歲爺,從秦始皇並吞六國結束戰國亂世之後被追封為九天聖帝。
{###_pf600604/54/1278692407.jpg_###}
{###_pf600604/54/1278692414.jpg_###}
{###_pf600604/54/1278692247.jpg_###}
阿姨說把九天聖帝安排在主神孫臏之前,有弟子守護師父的意涵。
在這之後的拜殿-孫臏祖師殿,供奉的才是主神孫臏。
穿著道袍的孫臏神像左持王母娘娘所賜杏黃旗,右持沉香拐和無字天書,上管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被敕封為上天都尉真人。
最吸引維尼注意的反倒是拜殿前那尊栩栩如生的三太子塑像。
{###_pf600604/54/1278692236.jpg_###}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天花板上繪製腳踏七彩雲的獨角牛圖像,我不明白牛和孫臏有什麼關係,後來也是義工阿姨的解說,才知道原來這頭名為獨角神牛可是太上老君送給孫真人當做坐騎的禮物。
難怪拜殿外面也有一頭獨角神牛的塑像,說是供香客摸牛祈求好運道的,旁邊的告示牌說的很清楚,從摸牛角唸的「賺錢穩噠噠」(唸的時候要用台語),到牛尾的「尪某同心會透尾」,神牛的全身上下都有吉利的意涵在裡面,唯獨牛眼不能摸,原因很耐人尋味,牛眼萬一被摸受了傷,看不見或是看不清楚的話,要怎麼載著孫真人出巡呢?
{###_pf600604/54/1278692244.jpg_###}
{###_pf600604/54/1278692235.jpg_###}
拜殿神桌上還有大大小小面容各不相同的神像,其中竟然出現了孫悟空?
這倒是很奇怪?孫真人和孫悟空有什麼關聯?
阿姨強忍笑意告訴我們:「那不是孫悟空啦,是白猿真人。」
都怪孫悟空的猴子造型和頭上金箍的既定印象,當初雕刻神像的師父不知道是否也受到孫悟空形象的影響,這白猿真人不說還真不知道。
事情是這樣的,民間傳說孫臏在山上學藝期間,在鬼谷子的教導之下開墾荒地種了很多桃樹,桃子長的碩大甜美(看來不輸今日拉拉山的水蜜桃)。
同一時間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這個孩子長的一身白毛,被人稱做「小白猿」,偶然有一天夢見仙人指點,說是吃了山上的桃子可以讓久病不起的母親痊癒。
小白猿是個孝順的孩子,醒來之後就往山上奔去,想要摘桃救母,結果迷了路又被孫臏當場抓住,孫臏一問之下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當下不吝嗇地摘下交給小白猿帶回。
小白猿母親果真在吃過桃子之後病情大有起色,為了答謝孫臏的恩情,小白猿將祖傳兵書送給孫臏。
這應該算是孫臏獲得「天書」的另一個變化版本。
細看之下,孫臏廟的神明有上百尊之多,知名度並不高也不少,相較之下也算是孫臏廟的一個特色。
除了前面提到的九天聖帝、白猿真人,還有陪祀的王禪老祖、南極仙翁、五方朔和白鶴童子…等等。
{###_pf600604/54/1278692238.jpg_###}
{###_pf600604/54/1278692245.jpg_###}
{###_pf600604/54/1278692250.jpg_###}
王禪老祖何許人也,其實就是孫臏的恩師鬼谷子,其他陪祀的神明也都和孫臏的傳說關,如果弄清彼此的關聯淵源,將會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
我注意到白鶴童子額頭上一圈白色痕跡,有人說是故意留白,白鶴童子的形象就是這樣,也有人說是頭上綁了白布條,應該有什麼特殊涵義…,這時阿姨又來解圍,原來那不過只是香火沒有被燻黑留下的痕跡罷了。
在孫臏廟流連了一段時間,先後遇到兩位年紀相仿的義工阿姨,兩位阿阿姨不但能夠巨細靡遺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訴我們,不厭其煩地回應我們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還會主動大方地多介紹一些和孫臏廟有關的事情。
比方惹人注目的刀梯、釘床、刀橋、釘椅…,有些只用紅布蓋上,不說也沒人知道還有這些有趣的東西,但是這裡的阿姨就是願意多講一些,然後還不怕麻煩掀開布條讓你看個仔細。
{###_pf600604/54/1278692232.jpg_###}
{###_pf600604/54/1278692239.jpg_###}
{###_pf600604/54/1278692601.jpg_###}
{###_pf600604/54/1278692602.jpg_###}
{###_pf600604/54/1278692240.jpg_###}
廟裡的刀梯、釘床、刀橋、釘椅,通常只有在 農曆正月初一 到初三的時和原始天尊、孫臏祖師爺誕辰的時候,分上下兩個梯次供信眾完成「坐釘椅」、「走八卦釘」、「躺釘床」、「走七星刀橋」和最後一道「爬刀梯」的關卡,信徒們相信過這五關能夠讓自己把厄運去除。
這對我們所以為這類儀式僅供法師取得證照才能接受的試煉認知有很大的差異。
鶯歌孫臏廟,是個樂意和人和人分享親近的廟。
照著阿姨的提議,我們爬樓梯登上二樓(沒有碰上能夠攀刀梯上二樓的機會),參拜後殿的玉皇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_pf600604/54/1278692231.jpg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