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pf600604/51/1449426783.jpg_###}

夢谷啼明鳥

在學校過夜的好處和壞處之一,就是你不會睡過頭和可能沒睡飽。



通常清晨五點左右,就陸續會有晨起運動的民眾來到學校開始一天的生活,偶爾也會有那種凌晨三四點就開始的,幸好那是極少數的少數。



學校晨間運動項目雖然繁多,大致上還是可以區分為武術類、舞蹈類、體育類和民俗療法類這四個類別。



舉凡外丹功、劍術、太極拳等等都屬於武術類,舞蹈類就不用多說,跑步、散步、吊單槓、抬腿這些都算是體育類,民俗類看起來像是武術類卻又不完全像,比方說拍手的、哈氣的、獅吼的這些都被我們歸在民俗這一類。



武術類和舞蹈類通常都需要使用到音樂播放器材,作為動作指引或是情境塑造使用,體育類通常比較不需要這些,若是有也僅是個人使用,至於民俗類嘛倒是一半一半。



統整以上的人和道具,清晨五六點的學校是很熱鬧的。



所以你不會有睡過頭的困擾,就算你沒聽到這些聲音,周圍好奇圍觀的民眾還是能夠把你從昏迷當中喚醒。



在鹿寮隔天清晨六點半,我們就已經收拾好帳篷和裝備走出學校大門,準備搭車回到上一回上車的地點,從那裡繼續前進。



{###_pf600604/51/1449426948.jpg_###}

 {###_pf600604/51/1449426950.jpg_###}

公車很快就來,為了怕坐過頭特別請司機在快到站前提醒我們,車上的阿伯也很熱心,告訴我們該在哪裡下車,維尼一聽說下車的地方離東海大學很近,就提議想去看看東海有名的教堂。



東海就這樣成為今天的第一站。



從東海的側門進到校園,右手邊是很大一片相思樹林,維尼發現有一團白色不知名的物體懸掛在樹林裡,一伙人好奇走進去瞧個究竟,這一看讓人感到好驚訝,有那麼大的昆蟲能夠吐出這麼大的繭來嗎?



在走近些看仔細,原來眼前這一大團像昆蟲吐絲結繭的白色物體是百分之百人工產物,而不是東海校園出現變異的超大昆蟲。



正在想說會不會是學生的惡作劇,結果不但不是,而且還是有銘牌為證的裝置藝術作品-夢谷啼明鳥光照光裝置藝術-人的寬度。



資質不佳的我們左看右看怎麼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只能對創作者的巧思感到驚嘆。



{###_pf600604/51/1449426690.jpg_###}

{###_pf600604/51/1449426692.jpg_###}

{###_pf600604/51/1449426784.jpg_###}
 
{###_pf600604/51/1449426953.jpg_###}
 

銘牌上「夢谷啼明鳥」中當的「夢谷」,是東海人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第一屆東海學生無意當中在學校附近發現一座滿是大小卵石的山谷,山谷的四周被滿佈的相思樹林圍繞,因為這裡「離塵與超俗的安靜感」而被取名為「夢谷」。



當年的夢谷在被徵收為工業區之後,就只剩下口耳相傳的夢幻了。



曾在東海任教的作家聶華苓曾經用她的筆這樣描述夢谷:「大度山常有人講到夢谷。在有風的黑夜,有人背著柴和肉,到那兒去烤肉,風在紅紅的火柴上呼嘯;他們唱著歌,一直到天明。有的人在傍晚到那兒去,只是為了哭泣,哭泣抓不著的愛情。」



「啼明鳥」來自於司馬中原的一部同名小說,故事的背景就是50年代的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位在大肚山東邊的山坡地,原本是一片種植甘蔗的田地,創校之後,農復會捐贈了三、四萬棵相思樹苗,這才有了後來的東海大學相思樹林。



從第一棵相思樹在19589月種在東海校園裡,相思樹就註定與東海結下不解之緣。



{###_pf600604/51/1449426961.jpg_###}

{###_pf600604/51/1449426963.jpg_###}

{###_pf600604/51/1449427077.jpg_###}
 
 
{###_pf600604/51/1449427079.jpg_###}

{###_pf600604/51/1449427080.jpg_###}
 

{###_pf600604/51/1449427083.jpg_###}

19903月,中華民國遷台以來最大的一場學運在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展開,名為「野百合」。同一年,東海爆發第一次「相思林事件」,



事件起源於1979年郵政總局去函要求東海大學提供西側 兩千坪 的相思樹林地興建「水陸轉運中心」,並且捐贈四千萬供校方興建大禮堂和圖書館,獲得當時校長梅可望以「對等贈與」名義同意郵政總局取得這兩千坪林地。



這件事情直到1990年,學生發現郵政總局雇工砍伐相思林地,引起學生的激烈反彈,這時梅可望和郵政總局以 兩千坪 林地換取四千萬捐贈的事情才被追查出來,校內各社團共同組成行動聯盟,發起「620搶救相思林遊行」活動,在一連串的抗爭和溝通之下,校方計畫三年內另購等值土地換回林地,郵政總局也做出退讓。



隔年,校方召開公聽會,以校舍不敷使用和為提升教學品質為由,提表示將在圖書館和禮堂後方的相思林地興建教學大樓,校方先決議後告知的舉動和忽視學生要求對校園整體進行長程規劃的作為再度引發學生不滿。



1993年,校方在學生仍然強烈質疑教學大樓的決策過程之下仍然執意動工。



東海師生稱此為第二次相思林事件。



{###_pf600604/51/1449426786.jpg_###}

{###_pf600604/51/1449426791.jpg_###}

{###_pf600604/51/1449426795.jpg_###}

{###_pf600604/51/1449426794.jpg_###}
 
 
 

同一年5月,備受爭議的教學大樓正式動工,8月,郵政總局再度派員從東海別墅出入口進入校園砍伐相思林,這時學生才發現東海大學實質上並未取回這兩千坪相思林地,儘管學生代表以及擔任立法委員的校友全力斡旋,郵政總局在停工六個月之後依然強行將相思林地收回。



這是第三次的相思林事件。



1999年因東海校方砍伐相思樹林興建停車場,再次挑起學生的怒火……118日 ,學生集結在校長室前抗議,要求學校立即停止在相思樹林進行的停車場工程。到了晚間十點,學生與校方達成暫時停工,開學後召開公聽會的共識。



這場被稱為「118停車場事件」最後的結果,是校方決定更改在相思樹林中闢建停車場的計畫。



這次事件之後,學生將歷年來因校園景觀引發的爭議事件編寫成《從相思出發》這本書,前言當中的一段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痛惜的,絕不僅僅只是一棵棵倒下的相思樹,簡單的說,整個相思林事件的爆發,清楚曝露出校園民主的崩壞,教育資源的匱乏,以及整體校園景觀長程規劃的闕如。」



{###_pf600604/51/1449426790.jpg_###}

{###_pf600604/51/1449426713.jpg_###}
 

走在文理大道的時候,特別能夠感受到那種讓人感到身心安頓的氛圍,饒富韻律感的伸縮空間,佇立於兩旁的文、理、工學院建築,簡單而俐落,置身其中彷彿來到日本的京都奈良古都,庭院當中的一石一木處處禪味。



據說學院之間 三十五米 距離是為了消除院落之間噪音的相互干擾,至於為什麼是 三十五米 ?因為這就是物理學上一秒的傳音距離。



清晨的陽光從兩旁榕樹樹葉間隙灑落,遍植兩旁的榕樹就像兩條長長的手臂,擁攬著往來的路人,撫慰著人們心裡的躁動與不安定的靈魂。



{###_pf600604/51/1449426958.jpg_###}

{###_pf600604/51/1449426956.jpg_###}
 
 

還沒走到路思義教堂,薇霖已經對東海校園留下深刻的不可思議。



在工學院外休息的時候,我看見步道中央有個黃銅色突起,心裡不禁好奇著那是什麼。



那是個金屬半圓形的物體,上面刻著「東海大學時光紀念碑」,西元2000年的時候建置,預定50年後開啟。



這不正是我們所謂的「時光寶盒」?只是東海人習慣稱為「時光膠囊」。



2000年東海44週年校慶裡,東海人將44年來過去的紀錄以及未來的夢想裝填進真空包裝,放進現在這個堅固的時光膠囊裡。



對已經習慣冷冰冰的校園建築的我們來說,這個時光膠囊的設置,無疑讓我們感受到東海人對校園空間所賦予的溫度,平添許多知性與感性。



很喜歡上面刻的一段銘言:「開創將是我們的格言。」這是東海首任校長曾約農1955年時在創校典禮當中所說的話。
 
{###_pf600604/51/1449426968.jpg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橘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